据环球网报道,由法国牵头的30国“自愿者联盟”军事框架基本成型,相关国家已完成首批联合军事参谋会议,预计下月启动部分先遣部队部署。这一联盟自2025年初加速整合,旨在构建战后乌克兰“安全监督”体系,核心力量为英法主导的5万人混合部队,涵盖陆海空多兵种协同架构。
士兵(资料图)
当地时间7月15日,罗马尼亚空军两架F-16战斗机从康斯坦察基地紧急起飞,在敖德萨港上空拦截俄军无人机编队。这是自冲突爆发以来,北约成员国战机首次在乌克兰领空实施主动防御作战,波兰空军同日亦有两架F-16升空协同警戒。俄国防部通报称,当日对敖德萨港的高精度打击因外部干预被迫中止,部分弹药未能命中预定目标。
俄军连续三日对敖德萨港发动饱和攻击,动用“口径”巡航导弹与“见证者-136”无人机集群,目标直指港口仓储设施与粮食转运码头。乌克兰军方透露,罗马尼亚等国正协助开辟“黑海走廊”临时补给线,通过多瑙河沿岸港口向敖德萨输送防空设备与民生物资,但俄军持续的电磁干扰与精准打击,使物资转运效率较正常水平下降40%。
展开剩余69%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强硬表示,任何外国军队在乌克兰领土的长期部署,都将被视为对俄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。俄外交部已向30国联盟成员国递交照会,强调根据2024年修订的《俄罗斯核威慑政策》,若北约成员国以“非北约名义”实施军事介入,俄方保留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的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军事封锁与能源断供。
罗马尼亚军方的行动被视为对普京“禁止北约东扩”底线的实质性冲击。分析指出,尽管30国联盟宣称“非北约属性”,但其核心成员90%来自北约体系,且军事指挥链与北约预警系统直接对接。这种“擦边球”式介入,已导致俄军将打击范围扩展至摩尔多瓦边境地区,7月16日俄军导弹误击德涅斯特河沿岸缓冲区,引发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。
根据马克龙政府披露的联盟计划,30国联军将在停火后进驻乌克兰东部与南部争议地区,负责监督停火线、保护“国际基础设施”并参与战后重建。英国《卫报》透露,该联盟已秘密划分势力范围:法国主导第聂伯河以西防务,德国负责顿巴斯工业区“安全走廊”,罗马尼亚与波兰则控制敖德萨港及周边交通枢纽,实质形成对俄罗斯的“新地缘隔离带”。
尽管美军未直接加入联军,但美国通过“海外应急基金”承担联盟25%的运作成本,并要求优先保障美国能源企业在乌克兰西部的页岩气开采权。特朗普政府此前的“欧洲自防”政策,促使北约成员国加速构建独立军事框架,却也导致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——美国更关注短期战场消耗,欧洲则着眼长期地缘安全布局。
士兵(资料图)
乌克兰情报部门证实,朝鲜第二批约1.5万人作战部队已抵达顿涅茨克前线,携带包括152毫米炮弹在内的2万余箱弹药。俄军方正将这些部队部署至阿夫迪夫卡等热点区域,利用其擅长的堑壕战与夜战优势,缓解俄军在巴赫穆特方向的兵力不足问题。分析认为,朝鲜的持续支援使俄军夏季攻势续航能力提升30%以上。
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透露,泽连斯基已通过秘密渠道向俄方试探停火条件,但俄方坚持以承认现有控制区为前提,遭乌方拒绝。与此同时,西方军援出现“空窗期”:英国承诺的5000枚防空导弹最快2025年底交付,美国无人机订单延迟至2026年,导致乌军防空漏洞进一步扩大。民间调查显示,63%的乌克兰民众认为冲突将持续至2026年以后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罗马尼亚等中等国家的“主动介入”,开创了非核心北约成员国直接参与区域冲突的先例。芬兰、瑞典等新入约国家正重新评估防务政策,而匈牙利、塞尔维亚等“中立派”则面临西方盟友的压力——前者拒绝向联军提供过境通道,后者因继续采购俄天然气遭欧盟制裁预警。这种分裂状态,使30国联盟的实际凝聚力面临考验。
发布于:江苏省按天配资-配资公司-在线实盘配资-机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