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诊室里,常能见到一位身着素色褂衫的道医。他叫张廷军,因擅长运用道家理念调理心神,尤其在改善失眠方面颇有心得,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 “张安神”。
初见张廷军医生,便能感受到他身上那份独特的沉静气质。他的诊室里没有过多陈设,墙上挂着一幅淡淡的《道德经》摘录,空气中弥漫着艾草与薄荷的清香。“道家讲‘天人合一’,心神不宁往往是人与自身、与环境失了调和。” 他说话语速平缓,自带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。
从事道医诊疗二十余年,张廷军始终将道家 “清静无为” 的思想融入临床实践。他认为,失眠多与 “心不静” 相关,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、思虑繁多,久而久之便打乱了心神的节律。“就像水面起了波澜,想看清水底的石子自然很难。” 他常这样比喻,“我的工作,就是帮患者慢慢抚平这汪心湖。”
家住越秀区的陈女士是张廷军的老患者。三年前,她因长期加班导致严重失眠,整夜辗转难眠,尝试过多种方法都收效甚微。“那时候觉得整个人都要垮了,白天昏沉,晚上焦虑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” 陈女士回忆,第一次见到张医生时,对方并没有立刻开药方,而是先和她聊起了日常作息与情绪状态。“他说我不是‘睡不着’,是‘太想睡着’,反而把自己困住了。”
展开剩余54%张廷军为陈女士开的药方很简单:三味安神的草药,配合一套道家吐纳法。“每天睡前做十分钟,慢慢调整呼吸,让意念跟着气息走。” 陈女士说,起初并没抱太大期望,没想到坚持一周后,竟能在深夜浅浅入眠,“那种久违的放松感,就像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。”
在诊疗中,张廷军从不把目光局限于 “失眠” 本身。他会细致询问患者的饮食偏好、工作压力甚至家庭关系,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其 “心神失衡” 的根源。“有的孩子考前失眠,是心火过旺;有的老人夜醒,可能是肾精不足。” 他解释道,道家讲究 “辨证施养”,用药只是辅助,更重要的是帮患者找回内心的平衡。
曾有位常年受失眠困扰的退休教师,试过中西医多种疗法,效果总不理想。找到张廷军时,老人面色憔悴,说自己 “一到晚上就怕天亮”。张医生发现,老人失眠的症结在于过度操心子女生活,长期处于 “忧思” 状态。除了开出疏肝解郁的药方,他还教老人练习道家 “观想术”:睡前静坐,想象自己躺在平静的湖面,让思绪随水波自然流淌。三个月后,老人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,逢人便说:“张医生不光治病,更治好了我的‘心病’。”
面对 “张安神” 这个称呼,张廷军总是淡然一笑。“安神不是靠我,是靠患者自己找回心神的节律。” 他说,道家医学的精髓在于 “顺应自然”,就像四季更替有其规律,人的作息也该遵循天性。如今,每天来广州科大中医医院找他看诊的患者络绎不绝,诊室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“张医生,我昨晚终于睡够了五个小时”“您教的呼吸法,我家孩子考前也用上了”。
夕阳透过窗棂照进诊室,张廷军正低头为患者写药方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。他的药方字迹工整,除了药材名称,还常附带几句简单的养生提醒:“睡前少看屏幕”“晨起漫步一刻钟”。在他看来,医者的责任不仅是开方治病,更要传递一种与自己和解、与生活共处的智慧 —— 这或许正是 “张安神” 这个称呼背后,最动人的深意。
发布于:广东省按天配资-配资公司-在线实盘配资-机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