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夏天的你,是不是这样:
空调房里一钻,冰西瓜饮料一下肚,人是舒坦了,可身体却“闹意见”了!
下巴冒那种又红又硬、反反复复的“钉子痘”,小肚子摸着总是冰冰凉,手脚却有点燥热,整个人懒洋洋没精神?
朋友们,听我一句劝,这可不是单纯的“上火”!多半是身体里寒湿太重,阳气不足,堵在那了!
三伏天,正是借“天时”把陈年老寒湿排一排,把阳气补得足足的黄金期,效 果是平时的好几倍,错过这村儿,可就没这店儿啦!
一、它是补阳第 一名,把阳气吃进身体里
老话常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很多人不理解,夏天这么热,为什么还要吃辛辣的姜?
这正是老祖宗的智慧。夏天,外界阳气最旺,我们身体为了散热,阳气都浮在体表。
这时,我们的五脏六腑,尤其是脾胃,反而处于一种相对“空虚”和“寒冷”的状态。
这就是为什么你一吃冰的就容易肚子不舒服。而姜,性温,恰好能温中暖脾,把内里的这点虚寒给补回来,让身体由内而外都暖起来。
所以,每年三伏天,吃些姜,是性价比最高的“冬病夏治”法。
那姜怎么吃,效用最好呢?
直接吃姜,不仅会特别辛辣,也会让阳气更加发散。想要温和地把阳气收进来,同时避免上火,建议大家试试醋泡姜。
姜的辛辣,搭配醋的酸甜,不仅口感更好,还能让姜的温补更加持久稳定。
二、借天地的力,补足自己的阳气
吃醋泡姜是从内温补,但要想效 果加倍,我们还要学会“借力”——借三伏天这股最旺盛的天地阳气。
今年除了天灸晒背外,还给大家安利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——地灸。
什么是“地灸”?
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光着脚或穿双薄棉袜,去踩一踩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地面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“地为人之下,太虚之中者也”。
意思是人活在天地之间,要吸收大地的能量。接地气,就是这么来的。
而地灸的重 点,就是刺激我们脚底的涌泉穴。
这个穴位是肾经的起点,是人体接地气、引火归元的关键门户。把脚心贴在温热的土地上,就像给手机插上了充电宝,大地的阳气会顺着涌泉穴,源源不断地滋养我们。
我周末就特别喜欢去公园的草坪或石板路上走一走,那种暖意从脚底升起来,一直蔓延到小腿,整个人都感觉放松了,比做什么足疗都舒服。
无论是你是久坐虚寒党,比如手脚冰凉、长期吹空调、姨妈痛、体寒气虚、还是上热下寒、脸上长痘、嗓子疼,或是长期压力大、焦虑等问题,都能慢慢缓解。
地灸小贴士:
时间:上午9-11点,或下午3-5点,太阳暖而不烈。
地点:公园的草地、土地、干净的石板路都很好。避开刚下过雨的湿地和冰冷的水泥地。
注意:天灸和地灸尽量不要同时进行,别让头部暴晒。
三、补阳气别忘了滋阴,尤其是爱上火的人
补了阳,排了寒,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?先别急,还有最关键的一步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,今年的天气特别像一口烧得很旺的炉子,火气格外大。这是因为2025年乙巳年,天干乙木生地支巳火,木生火,火助木,天地间的阳气异常鼎盛。
所以,如果只升阳排寒,不注意养阴,身体里的“水”跟不上“火”,就容易出现另一种失衡:阳气升上去了,但人也变得烦躁、上火、睡不好、口腔溃疡……
所以,补阳的同时,一定要养阴。 阴阳平衡,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阳气旺盛带来的好处,而不是被它反噬。
怎么养阴呢?
1、学会“静下来”
一些安静的功法,滋阴养阳都特别好。比如打坐、站桩、瑜伽,有时候做完舌底津液香甜。
2、睡好子午觉
一到下午就感觉眼皮打架、脑袋发空的朋友,答应我,中午一定要趴着眯一会儿。哪怕只是15分钟,尤其是经常熬夜已经阴虚的人。
3. 多吃点水灵灵的食物
比如银耳、百合、莲藕、鸭肉这些。我夏天就特别喜欢用莲藕和鸭肉一起煲汤,喝完感觉整个身体都润润的,没那么燥了。同时,要尽量少吃那些辛辣、油炸的食物,以免耗伤阴液。
最后我想说,养阳气,养的不仅是身体,更要养心。
累了,就放下手机,闭上眼深呼吸几次;烦了,就去楼下走走,看看树叶和行人;觉得生活无趣了,就奖励自己一朵花,或是一块喜欢的小蛋糕。
当我们为自己松绑时,那份发自内心的舒展与自在,就是阳气最温柔的生 发。
分享一张我拍的☁️,愿你在这个夏天,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,温暖明亮。
你那里的天空,今天是什么颜色?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分享~
按天配资-配资公司-在线实盘配资-机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